11月11日,在集團工管部王副總裁帶領下,我們一行4人參觀了飼料行業內公認的某現場規范化標桿企業,感觸很深,更準確地說,是震撼不已。
整潔的衛生、擦到錚亮的設備、有序的物品擺放、清晰的標識、較高的人員素養,無不令人贊嘆。對于身處工廠管理角色的我來說,贊嘆之外更多的還是慚愧:這才叫工廠,這才叫管理!當時就暗下決心,回到公司一定要比學趕超,一定讓現場管理達到這種標桿工廠的水準。
11月12日召開動員會,一場以生產部為主導的現場清理整頓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了。時至今日,工廠的生產現場確實有了可喜的變化,但是走在自家的現場,總是找不到彼時參觀學習的感覺。靜下來分析原因,總結出兩個字:“多”和“少”。“多”了不該有的物品,“少”了清晰的標識和標準。本以為照葫蘆畫瓢一樣簡單的事情最后卻在越接近標準的地方越走越吃力。
實際上,面對一些榜樣型企業,我們缺少的往往不是硬件配置,不是薪資差異,更不是員工群體的素質差異,我們缺少的是觀念,缺少的是標準。人要寫一個字,一定是在頭腦中有這個字的“電子版”。現場管理也是一樣,一個臟亂差的現場是因為管理者頭腦中的現場就是這樣子的,一個規范化的現場也必定早就在管理者頭腦中早就有清晰的布局。
所以是時候借此契機刮一場“現場規范化”的頭腦風暴了。辦公室、餐廳、生產現場、庫房本來的樣子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在我們的惰性和無視中,這些區域多了太多不應該有的東西:廢袋子、粉塵、油污、日用品等等等等。要規范化,我們就要在頭腦中刻畫出它們原來的樣子,然后作為標準進行整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隨著觀念轉變,“專業高端豬料工廠”會實至名歸。
(青島華信 王軍)
|